美食王國的排隊文化 台灣素來以多元的美食、精緻的飲食文化聞名,現今社群網絡發達,手機一滑開就可以看到各式美食、餐廳報導的轉貼或是臉書好友們的試吃分享,不少特色餐廳也因為「爆紅」而天天大排長龍;民眾們更喜歡相約三五好友一起去嚐鮮,然而許多熱門的的餐廳不論是以電話訂位或是網路預約的方式皆是一位難求。
美食愛好者們總說:最珍惜每次享用美食的時刻,在那樣的時刻,總覺得和餐廳隱約有了連結,彷彿也懂它的故事,懂廚師的心情。近來有關RAW的訂位轉售報導,相信很令大家錯愕,RAW開幕一年,即被選入「聖沛黎洛亞洲最佳50餐廳之列」,讓不少尚未造訪RAW 的人更添幾分期待。
轉讓訂位犯了什麼錯?
這次事件,傳出有人刻意將訂到的位置轉讓,甚至還欺騙接收座位的人:「因為已支付訂金給RAW,所以要收取訂金的費用」,震驚不少業界內外人士;過往至今,台灣的餐飲服務一直備受海內外推崇,許多餐廳之所以會設計訂位的制度,絕非單單只是為了「飢餓行銷」,而是上至餐廳老闆下至廚師、服務生們都希望藉由控制來客的數量,針對當天的客人們,提供客製化、更貼心的服務,予饕客們一場最完美的體驗。而這樣立意良善的初衷,被糟蹋了。這種惡意轉讓行為不僅是利用了台灣民眾嗜吃美食的生活態度,更是辜負了竭誠提供服務的餐廳工作者們的一片熱忱。一名廚師,在引以為傲的知名餐廳工作,期待的是,從一整天的忙碌—瑣碎的採買、洗切等前置工作到仔細烹調每一道料理後,換來的是顧客一抹滿足的笑容;一名服務人員,在選酒、佈置餐桌到帶位上菜後,企盼的是,顧客結帳時一句真心的謝謝。
「I don’t like you」,如果有人認為如此搶手的位置是可以輕易轉讓甚至謀取小利的話,這樣的生活態度令人感到難過;又如果覺得私自交易定位,是一件「賺到了」的事,更是不尊重這間餐廳,也不尊重其他依循正確管道訂位的人。對RAW的Fb粉絲專頁文有了更深的解讀:
「眼睛看不到的東西,並不表示不存在,甚至有許多看不到的,才能顯現事實的本質。」
惡質消費習慣的隱憂
也許有一天台灣的餐廳,知名的也好,無名的也罷,餐廳不再開放訂位,想吃的人就得乖乖排隊,可以想像的是,情人節、聖誕節等節日時,民眾在等候的人龍裡怨聲載道,服務生的心情備受影響,料理固然美味,服務卻變質了。餐廳因為不易拿捏顧客的人數,難以估算應該準備的食材,轉向由中央廚房供應料理包,餐點還是可口的,但卻再也感受不到廚師創作時的心意。「我相信食物有情感的連結,是應該被分享的。分享的不只是食物本身,還有創作背後的想法。」-RAW 江振誠 André Chiang,餐廳工作者們想做好的不過是這樣單純的一件事,而珍惜與尊重是我們能保護餐廳最簡單也最好的方式。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