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餐廳要吸引客人上門,除了料理本事的內功要好,在這個強調「吸引眼球」的時代,「外功」修煉更不可少。所謂外功,這裡要談的是店門外的食物展示工夫。這門功夫若練得好,當客人剛好走過餐廳門口時,就能在極短暫的第一時間留住他們的腳步,並且成功吸引他們推門入內消費。

仿真食品模型
善用仿真食物模型,提高陌生客入店意願
日本餐廳不論大小,間間幾乎都有專屬自家餐點的仿真模型,直接展示在店門外的櫥窗裡。這麼做對路過的客人來說,確實會比單單放一本平面菜單來得更有吸引力,一看就能先在腦中想像著吃進嘴裡的味道。
試想一下,若有位陌生客剛好路過二間並排相鄰的餐廳,有提供模型的店家跟僅擺放紙本菜單的店家相比,前者自然對這位陌生客人來得更具吸引效果。特別是有提供這種仿真食物模型的店家,對於不太熟悉日本食物的外國客人來說,第一時間就能解決心中有關餐點外觀和食材內容的疑問。例如以一碗拉麵來說,不管是食材內容、湯頭清淡或濃郁、肉片大小和數量,店家只要擺放一個1:1的食物模型,就能讓原本還站在店門口猶豫不決的客人瞬間化解心中疑問,自然就能提高入店消費的意願。
創立日本第一家食品模型公司「岩崎製作所」的岩崎瀧三先生說:「這不只是樣子以假亂真、和實物很像的樣品而已,而是要做到看到這個樣品的瞬間,彷彿就可以聞到食物美味的程度。」日本人之所以投入高度心血研究製作各種仿真食品模型,可不是小題大作,而是一種懂得站在客人立場著想所貼心提供的細緻服務品質。

陳列美學
堅持讓客人看到自家食品最好看的樣子
日本餐廳在食物展示美學上,除了善用仿真食物模型這個技巧外,對於「自家食品如何擺放得更好看」的態度也很值得學習。位於京都錦市場內一間賣各種米及米製品的的中央米穀,運用了各種展示小技巧,讓客人能夠欣賞到京都人獨到細膩的美學態度。
一走到中央米穀店門前,一眼就能看到許多附加透明壓克力蓋子的小木桶裝著各式米;每個桶子後方都立了一塊小牌子,寫上米的產地和售價。仔細一瞧,透明蓋子下方的米都堆成尖尖高高的小丘形狀,從這點就能得知店家的用心之處。因為要讓米隨時維持這種形狀並不容易,這表示只要在客人購買過後,工作人員就會馬上整理塑形成好看的小丘形狀。
在台灣偶爾也能看到這種傳統米店,通常用紅色或藍色的大塑膠桶裝米,因為經常需要舀米,老闆也不太可能每次舀完後,又費工把米整理成尖高的小丘形狀。然而,因為中央米穀工作人員這份不厭其煩的用心,讓每位上門買米的客人都能看到各種米最完美的小丘形狀。店家所堅持的這種食品展示手法,儘管看似微不足道,卻是擄獲客人信賴感最關鍵的致勝秘訣。
(圖片提供:季子弘)

飛鳥季社社長兼總編輯、著有《走,品日本:情緒之外的美色觀察》等書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