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二的早上8點,正是許多上班族準備上班的時刻,但在台北市八德路的某個籃球場上,卻有一群人固定群聚於此,以打籃球來開啟這一天,儘管其中有些人還打著哈欠,但下場後馬上就生龍活虎般的滿場飛奔,有時他們甚至還會穿上球隊制服,來場捉對廝殺的比賽……。
這群人不是哪個職業球隊或社團,他們都是「布佬廚房」的主管與員工,每週二的籃球聚會,已成為他們固定運動的生活習慣。
想要凝聚員工的向心力,與其用硬梆梆的方式來「管理」員工,有時候多一點「關心」,反而會有更好的效果。定期聚餐、慶生、出遊等軟性的活動,或是幫員工安排運動、學習等課程,都是餐廳提高士氣,加強與員工互動的方法;當然平時多聆聽員工聲音,了解員工的困難並給予協助或建議,也是主管應身體力行的。透過這些軟性的「搏感情」舉動,往往會改變餐廳氣氛,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布佬廚房:每月一天「溝通日」,聆聽員工聲音
「餐飲業的工作時間長,公司希望員工能保持身體健康,不然賺到錢卻弄壞身體實在不划算,所以才租了場地,發起打籃球的運動。」布佬廚房區經理白傑允說。
一開始對於這些常晚上才下班,早上是珍貴補眠時間的員工來說,早起運動無疑是個折磨,布佬廚房因此硬性規定主管級的員工都要參加,希望以身作則帶動員工的參與感。漸漸的,布佬廚房的老員工、新員工也都逐漸養成每週二運動的習慣。
「打籃球對於默契的提升的確有幫助,也會讓大家多一點時間相處與溝通,挺好的。」白傑允說。
除了籃球運動外,布佬廚房今年也將以往的國內員工旅遊,改為全職員工出國的旅遊活動,鼓勵員工順道了解國外的餐飲狀況。另外,每個月的慶生會還會順道辦個小活動,讓員工有機會得到獎金。有時,員工還會自發性的舉辦服務比賽等活動,員工的參與度都相當高。
有趣的是,白傑允還每個月安排一天的「溝通日」,員工有任何想跟他聊的都可以排在這一天,他會整天待在店裡,而員工在約定的那段時間內也可以不用工作,希望藉此真正聽到員工的聲音。
淬義:不對員工一視同仁看待
「在工作的時候,我希望讓員工不會有壓力,如果在工作場合犯錯,我不會當面指責,而是私下再去了解或提醒。如果是公司的問題造成他出錯,會希望他實話實說,如果是私人問題,就是做到輔導的角色。」淬義餐廳的店長Ivan說。
以往淬義的本店義麵坊因為有固定店休日,因此員工會約時間聚餐或唱歌,但淬義沒有固定店休,所以較難安排聚會的活動,Ivan比較多的時間,是以Line群組與員工溝通,或是利用下午的空班時間增加交流。
「我覺得革命情感不是經常一起出去玩就可以建立起來的,而是在工作的過程中建立的。」Ivan花許多時間,在日常工作中觀察店員狀況,並且隨時做好現場的指導。Ivan認為,與員工建立關係是必要的,但不能一視同仁,而是要因材施教。也就是同樣要關心,但視每個人的狀況給予不同的建議或處理。
面對餐飲業員工流動率高的現象,Ivan坦言有時候對員工好就像簽樂透一樣,對方會不會有正面回應,其實不能強求,也不要有太多期待,因為並非他能控制的。但他認為,如果10個人有2個人會因為你對他們好而留下來,那就已經非常值得了。
想帶員工的心,勢必要跟員工搏感情,每位餐廳老闆都該找出自己的方式與風格,才能精準命中員工的心。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