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客人更重視健康 看見消費需求轉型的美式餐廳「紐澳良小廚」

疫情讓消費需求轉型 紐澳良小廚:客人更重視健康

疫情來了怎麼辦?「應變措施有限,我反而是回顧開店的初衷與想法。」Nola Kitchen 紐澳良小廚創辦人陳桐陵(Tony)說。

用酒精消毒環境本是餐廳的日常工作,如今為了防疫,餐飲業者紛紛讓員工戴口罩、量體溫,這些措施 Tony 也在自家餐廳實行,不過讓他更有感的是一路走來的心得。

紐澳良小廚成立八年,不僅在台灣有三間店面,去年還展店美國,期間接到不少百貨賣場的開店邀約,也嘗試合作,最後考量租金及街邊店較為開闊的空間而決定撤出。在當時對不少餐飲業者來說,進駐百貨幾乎等同品牌宣傳的保證,不過 Tony 認為,這一兩年開始出現反轉,賣場集客所帶來的消費力不如預期,餐廳開始撤櫃,如今也不排除因疫情加劇影響。

更熱門的戶外與更小的團體

近年消費者重視健康,想爬山、往戶外走,位於象山的分店營收就比去年同期成長二到三成,「現在因為疫情,百貨及電影院等密閉空間不再是選項,大家想往戶外走。」Tony 觀察到客人偏好戶外通風良好的座位,這讓有戶外用餐空間的紐澳良小廚更有優勢。

此外,每組來客的人數組成也有所不同,「以前很多十五、二十人的訂位需求,不過最近變成二到五人的類型居多。」也就是說,聚餐需求還是在,只是大家開始化整為零,大型聚餐變成中小型。

崩盤的商圈就消毒與維穩

「危機就是轉機,就算很難增加生意量,還是可以想想做什麼事能讓我們在客人的心中加分。」遠在美國的分店,距離當地第一個肺炎病例只要開車一分鐘的路程,疫情一發人心惶惶,也讓營收直線到谷底,這時候餐廳做任何宣傳都沒意義,於是他們隔天停業消毒,從自己能掌控的範圍做起。

此外,以往紐澳良小廚有輪調制度,讓員工到各間分店支援,但因為疫情,二月底開始降低輪調次數,「如果真的發生什麼事,不會因為員工跨店支援而增加各店感染的風險。」減少輪調、面對面會議次數,連原先報名擺攤的市集也取消,少了額外工作,只維持店面基本運作,Tony 認為,短期應不會使營收明顯下降,即便有些經營方針可能變得比較難推動,不過疫情當前,維持穩定是最該做的事。

就愛開餐廳

就愛開餐廳』是關於如何經營餐廳,以及各式各樣的開店故事。
我們想讓浪漫的人不寂寞、困難的人不孤單。
希望能幫開餐廳的人,找到自己要的方向。

最新文章

文章留言